2019年才剛開始一周,
,新興市場已經感覺到春燕即將來臨。新興股、債、匯市7日盤中普遍大漲,
,新興貨幣更升至近半年高點,
,印尼盾出現三年多來最大單日升幅,
,主因是中國人民銀行再度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
,及投資人猜測美國聯準會(Fed)將暫停升息。印尼盾兌美元匯率7日一度強升1.8%,
,寫下2015年10月來最大單日升幅,
,帶動MSCI新興貨幣指數升到去年7月以來高點,
,且MSCI新興股市指數也連續兩天上揚。國際油價連續第六天上漲,
,帶動俄羅斯及奈及利亞的美元債券成為債市的最大贏家。 荷蘭合作銀行新興市場外匯專家馬提斯指出,2018年新興市場大敗,但自從4日Fed主席鮑爾發表偏「鴿派」談話後,市場氛圍已全面好轉。美國去年12月就業報告超強,也使全球經濟展望改善,加上人民銀行調降存準率1個百分點,相當於釋出1,170億美元流動性,都壓低美元匯率,並使風險性投資更具吸引力。美國銀行編製的新興市場「牛/熊指標」上周出現對風險資產的買進信號,是兩年半來首次;花旗集團調高新興股市評等,表示「偏愛價值類股」;貝萊德集團也表示,新興股市的價格已具吸引力。不僅新興股市上漲,摩根大通的數據也顯示,新興公債的風險溢價幅度也縮小到2016年11月來的最低水準。然而,投資人仍對本周開始的美中貿易談判放心不下。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加工絲五虎之一的宜進,
,今日召開重訊記者會宣布,
,今日董事會通過將以7.96億元交易金額,
,處分持股98.71%股權之大陸杭州廠,
,預計處分利益約5.12億元。大陸杭州廠處分利益將會貢獻宜進每股稅後純益(EPS)約1.7元,
,無疑是一大進補。而在公告訊息之前,
,宜進集團關係企業的宏洲與光明,
,今日股價反應激烈,宏洲收盤漲幅高達7.40%,收在9.72元,而光明收盤價為26.3元,漲幅5.2%。,
美國總統川普(中)7日宴請企業界領袖,
,喋喋不休批評中國,
,暗指幾乎每個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 (美聯社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美國總統川普在日前宴請企業界的談話中,
,直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推動的「一帶一路」經濟計畫,
,可能擾亂世界貿易,
,另也暗指某個國家留學生幾乎都是「間諜」。如此大剌剌批評與指控,
,凸顯其內心的焦慮。川普主政後,
,為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政見,
,從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對中國大陸貿易戰,以及要求北約成員國分攤經費等舉措,都可看出美國正採取保護主義;無形中釋放出國際權力空間,給予崛起的中國大顯身手的機遇。 近年中國大陸力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固然是要消耗過剩產能與勞動力,但美國預見此種經濟串連的發展模式,所產生「團結亞洲,拉近歐洲」的政經效益,在未來十至廿年內,美中在國際參與此消彼長,中國大陸絕對具備足以挑戰美國的實力,此乃焦慮之一。指控中國留學生是間諜,則源自川普政府自知「知識產權」是美國最大經濟優勢,在民主開放的學術領域完全無法阻擋高端科技知識產權流出,只得藉貿易戰來達到防堵中國科技發展的目的,以確保美國全球科技的領先地位,此乃焦慮之二。讓美國再次偉大和遏制中國崛起是一體兩面,而達此目標的不二法門,須重新制定國際各種政經遊戲規則,尤其美方若能在美中貿易戰中迫使中方低頭妥協,那在未來的全球事務參與中,必然還是「美國才是老大」的國際政治體系。短期內似乎無法看到美中貿易戰平息,台灣處在美中交鋒棋盤內,如何確立未來發展方向,站穩腳步,選擇最大利益、最小損失的國家戰略,考驗政府的謀略與智慧。,
2020大選,
,郭柯王三人合作結盟態勢愈來愈明顯,
,傳出郭6月時,
,曾找塔羅牌大師蘇仁宗算命,
,因此決定9月登記連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國師」一詞通常為古代帝王對學德兼備的高僧所給予的尊稱,
,我們國家小卻出一堆天王天后+國師,
,拿出去實在貽笑大方,
,連算命的也自抬身價妄稱國師。尤其如身為方外之人應深研所學,
,以宗教教化百姓,慈悲為懷鼓勵大家向善助人,如今卻又是國運籤,又是神話自己,妄論朝局,吹捧特定人物。 封建時代君權神授,另因科學不發達,動輒胡亂加諸神鬼之說,愚民以取利,是以「子不語怪力亂神」。結果來到廿一世紀,又是託夢又是推算,把我們當白痴嗎?如果可以這樣,按台灣百姓最崇信第一名為觀世音菩薩,那選總統乾脆大夥到觀音廟咒誓擲筊(博杯),最多者勝出,問題是可以嗎?另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句話也不適用於此,總歸而言,真正選舉還是選賢與能,而不是聽國師鬼扯。,
罹癌女子海瑟和男友戴夫在醫院完婚。圖取自Daily Mail 分享 facebook 美國康乃狄克州罹患乳癌的女子海瑟‧摩歇完婚後18小時就與世長辭,
,她的丈夫在一年前便得知女友罹癌,
,仍執意迎娶她,
,兩人原定婚期則巧合成為這位新娘的出殯日。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
,海瑟‧摩歇(HeatherMosher)在2016年12月底被診斷出罹患一種攻擊性強的乳癌,
,當時還是她男友的戴夫‧摩歇(Dave Mosher)正好準備在同一天向她求婚。兩人是在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的哈特福(Hartford)參加搖擺舞團活動結識35歲的新郎戴夫受訪時表示:「我原本計畫2016年12月23日向她求婚。她之前在乳房發現一個腫塊,
,當天上午我們去見醫生。」組織切片檢查結果證實海瑟罹患乳癌。但戴夫並未因此退縮,
,他當天仍帶著海瑟乘坐四輪馬車,
,並在車上向她求婚。戴夫回憶當時感受表示:「我從未如此想要讓她知道,
,她不會獨自面對這一切。」他還哽咽說道:「當你找到真愛…(放棄她)就像要你把手臂和身體分開,你做不到。我們是一體的,她是我的另一半。」海瑟隨後經歷2輪化療和2次手術,期間她和戴夫繼續籌備婚禮。兩人原定2017年12月30日完婚,但醫生建議婚期「越早越好」。他們最後在親友見證下,於12月22日在哈特福的聖方濟醫院(St. Francis Hospital)交換誓言。當時海瑟已須依靠生命維持器,她躺在病床上,頭戴假髮、身著新娘禮服和首飾。擔任伴娘的友人卡拉斯(Christina Karas)表示:「她當時已垂死,所有親友圍繞在身旁,顯然是她生命中最後時刻。她為了婚禮,為了與她夢中情人完婚,堅持撐到最後。」戴夫則說,海瑟的結婚誓言幾乎是她最後遺言。海瑟過世後,家屬選在12月30日替她舉行葬禮,也就是她和丈夫原定結婚之日。戴夫表示,這純屬巧合,「我原本應在這天和她交換誓言,如今卻是向她告別,這感覺很不真實」。,
新北市地政局統計,
,108年度新北市房市交易總移轉棟數約6萬棟,
,創近5年來新高,
,其中去年底交易移轉棟數以鶯歌和新店區增加較多,
,除因鳳鳴國小、新店捷運站周邊有新成屋,
,鶯歌的中古屋市場交易也相對活絡。地政局表示,
,去年12月房市交易移轉棟數共計5754棟,
,較去年11月增加702棟,增加幅度13.9%。鶯歌增加275棟,其中142棟是新成屋移轉棟數,其餘是受中古屋市場交易影響,增加133棟,鶯歌雖是新北市蛋白區,恰巧近期有大批新建案完成移轉,為此次增加件數較多原因。 新店區去年12月房屋移轉,較上月增加136棟,地政局表示,此次單純新成屋增加,未受到新店央北重劃區(圖)影響。圖/新北市府提供 分享 facebook 新店區較上月增加136棟,主要因新成屋移轉增加,由於新店市區範圍不大,離捷運新店站不遠,新成屋都在附近,交通便利、生活機能高,成為數量增加主因;地政局表示,此次單純受新成屋影響增加,未受到新店央北重劃區影響。地政局指出,108年度房市交易總移轉棟數為近5年來新高,共計6萬35棟,相較107年增加3351棟,增加幅度為5.91%,主因是整體景氣平穩,房屋交易量增加,雖然新北人口增加多少會有關係,但主要仍受景氣好壞影響交易量。地政局表示,以105年度舉例,當年受房地合一稅影響,民眾對制度的不確定因素,導致房市交易總移轉棟數僅4萬2729棟,交易量較前一年減少7678棟,增減幅度少15.22%,隔年106年度,民眾因了解狀況,對於新的制度有一定程度了解,也讓交易狀況回到一般平穩狀態,總棟數提升到5萬2200棟,增加9251棟,幅度增加21.63%。,
台北市豪宅的中庭花園植栽景觀美輪美奐,
,住戶常被蚊子叮,
,主因是地下室、汙水池等處養了蚊子不自知。圖為北市一處住宅庭園。 記者林伯東/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春雷已響,
,氣溫緩步爬升,
,蚊子日漸活躍。去年讓全台餘悸猶存的登革熱,
,今年國際間來勢洶洶的茲卡疫情,
,都是以斑蚊為病媒的傳染病。不少豪宅社區庭園美輪美奐,
,但有些小細節不注意,小心庭園成為蚊子樂園。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說,庭園裡許多想不到的角落都能養蚊,像投射燈罩有仰角,只要少許積水,蚊量就很驚人;景觀水池裡若有落葉,葉子分解產生微量蛋白質,足以養活兩代白線斑蚊和白腹叢蚊。「白線斑蚊最愛矮灌木叢,落葉堆是孳生溫床。」北市生態防蚊教官吳加雄指著綠籬說,豪宅社區為了隱私、隔噪音,設計喬木和灌木交織的複層植栽當綠籬,但落葉都堆在樹頭或掉在灌木叢裡,不常修剪、清理,就養出一堆蚊子。「只要走進草坡,蚊子就『噴」出來咬人。」豪宅住戶說,千萬不能只要穿短褲短袖出來散步,否則會被叮得很慘。除了植栽,社區周圍有條沒加蓋的水溝,水雖緩緩流動,仍有積水處。吳加雄說,白線斑蚊飛到庭園吸住戶血液取得蛋白質,飛回水溝產卵,他在溝內積水處投抑制孑孓生長的蘇力菌,並在上方加鋪細網覆蓋,「富豪終於不再哀號」。北市南京東路附近豪宅社區庭園也綠意盎然,綠籬比上述個案更寬,也因打掃不得要領,加上緊臨眾多餐飲店,排水溝的廚餘汙水養肥數不清的白腹叢蚊。吳加雄說,白腹叢蚊叮人最痛,且都在白天出沒,水溝廚餘水提供蚊子絕美的養分,社區旁的鄰里公園種滿矮灌木,但都屬市府公共設施,就算豪宅庭園做好防蚊,外來蚊子也源源不絕。他說,不少豪宅社區地下室汙水池養蚊而不自知,地下家蚊隨電梯上樓咬人,慶幸的是牠們不必吸人血也可以產卵,但因翅膀振動噪音大,常吵得居民失眠。蚊子最愛的社區角落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澳洲犬隻繁殖場透過網路、海外交易等種種管道,
,每年將5400多隻的幼犬銷往海外。商人與店家從中獲利,
,卻沒有提供狗狗適合成長的環境,
,反而將剛出生、抵抗力尚弱的小狗放在骯髒、擁擠的籠子或紙箱裡運送。不知情的消費者從網路上訂購可愛小狗,
,卻不知道牠們的生活環境如此惡劣。動保人士批評,
,澳洲與亞洲國家寬鬆的交易與飼養規定,
,讓許多狗狗無辜成為惡質環境下賤價兜售的商品。
據《CLEO》雜誌調查,
,動物福利團體「Oscar’s Law」近日前往新加坡查看當地的寵物店,
,發現有許多狗狗都置身凌亂、污穢的環境,
,甚至有年僅8周大的幼犬跟自己的排泄物一塊生活。Oscar’s Law創辦人黛博拉‧川特講述黑心商人如何利用可憐的幼犬謀利,這些出生在澳洲繁殖場的狗狗,從小就被迫與母親分開,經過數小時或數日運送到當地或海外的寵物店。
之後這些狗狗會被標上4000到8000美元不等的標價,被放在寵物店裡的玻璃櫥窗或狗籠裡展售數個月,甚至是好幾年。有新加坡當地民眾指出,新加坡寵物店的小狗多是來自澳洲的高級純種狗,如果小狗最後沒賣出去,就會被丟到新加坡的繁殖場,「環境相當惡劣,令人難以想像。」
根據《澳洲新聞網》報導,新加坡的繁殖場看守嚴密,鐵籠層層堆疊,小狗因生病、緊張、孤單而不斷在籠子裡轉圈,並發出抗議的哀鳴。「在澳洲繁殖場,小狗的生活環境也沒好到哪去,」《CLEO》雜誌的記者走訪雪梨一間私人住宅,整間房子堆滿小狗,也沒有用籠子隔開,甚至稱不上是繁殖場。主人會將小狗的照片po上網拍(如Gumtree或pups4sale)賣,每隻650美元。
《Herald Sun》報導指出,這種寵物交易的平台網站都是免費的,而且也沒有規定賣方要先將狗狗結紮或植入晶片,一旦交易完成就不受任何規範。香港、新加坡、中國、夏威夷等國家都是澳洲犬隻交易的主要輸入國,每年數量約為5400多隻。澳洲的幼犬之所以會如此受歡迎,除了當地有許多特有的純種狗、混種狗,也不像其他亞洲國家有狂犬病潛伏。
此外,澳洲的犬隻交易會如此氾濫也源於當地政府對犬隻繁殖場的寬鬆規定,動物福利聯盟的成員伊恩‧休夫表示,「只要有食物、有水、有住的地方就算勉強符合規定。」此外,由於網路發達、拍賣交易便利,很多人會靠著線上犬隻買賣來賺取暴利。「這些繁殖場靠狗狗可愛的外表賺錢,但又不想讓牠們惡劣、骯髒的生活環境被買家看到,網路購物與海外交易便成了最容易賺錢,又能規避責任的途徑。」
Oscar’s Law的創辦人川特說,犬隻交易本身就是參與生產流程的繁殖場、中間商、寵物店、交易網站、活體運輸公司,將利益與草率的消費行為建立在狗狗的痛苦上。商人在每個生產階段只顧眼前的利益,但對消費者「知的權利」以及狗狗的生存權置之不理,「整個產業就是一場騙局、對消費者的詐欺」。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勞保基金財務可能破產問題驚動府院,
,行政院加快腳步要求勞委會提出解決方案。但是國家各個退休基金因為「繳少、領多」,
,以致瀕臨破產危機者,
,何止勞保基金,
,政府應趁此時民氣可用,
,同步檢討各種退休基金世代移轉、收支不平衡問題,
,如此才能減緩改革阻力,
,一併解決世代、族群間的不公。
勞保財務浮上檯面,
,各界才認真看待勞保制度設計不公,
,此一不公,來自當初勞委會急著通過年金化,解救基金擠兌財務,更來自立院非理性加碼,不但將費率下調、所得率上調,更將原本採「最高15年投保薪資」,大幅放寬為「最高60 個月投保薪資」,美其名採最有利勞工計算方式,實則為勞工廣開「取巧漏洞」,公然鼓勵大家一起「A」勞保。
勞保年金不過上路3年多,基金財務就拉警報,過去立院種下的惡果,行政院終究得概括承受,勞委會重新思考將60個月投保薪資改成終身,搶救基金公平性,甚至優渥所得替代率等,都得一併吐回。
勞保基金、退撫基金、國保基金都是國人重要的退休寄託,三大基金因為歷史共業,都存在嚴重「收支不公」,甚至撐不過2、30年,也就是說,現在的年輕人,不但面臨薪資倒退困境,年老後還可能一無所有,世代正義已經蕩然無存。
藉由勞保基金財務警訊,也是台灣退休制度全面檢討契機,若僅就任何單一保險降低給付條件,執政者都可能面臨難以承受的阻力,更何況退休基金不只存在世代之間不公,還有族群之間的相對剝奪感,如何將危機化為轉機,就看執政者願不願看得更遠,做得更多。,
矽品、日月光經營權爭奪戰方興未艾,
,至今年更呈現白熱化趨勢,
,原本尋求援助的矽品最終仍然未果,
,而依有關消息指出,
,矽品恐將面臨日月光的二次收購而失去公司經營權,
,觀察此次事件發展,
,其歷程堪稱我國敵意併購的經典案例,
,頗值得關注。所謂敵意併購,
,又有稱為非合意併購,
,即兩家公司並非合意進行併購,而透過公開市場收購目標公司多數股權取得經營權。對於敵意併購有人認為是公司經營權爭奪的正常市場機制,然而,由於公開發行公司擁有股權者為多數的社會大眾,在進行敵意併購時股東多半會擔心股權受到影響,產生不利大眾投資人的結果,因此須深思針對該行為所須因應的對策。國際上曾發生甲骨文公司敵意併購仁科案例,當時雙方爭執不休耗時近1年時間,甲骨文才以每股26.5元美元收購仁科公司的股權,完成兩家公司的合併。而知名社群網站推特近來也傳出疑似遭受併購的消息,該公司股價持續低迷,卻在2016年2月突起回升,有消息指出,因有潛在收購方欲將其設為目標公司收購,才造成該公司股價止跌回升。由此觀之,2016敵意併購戰局,國內外都可能出現你爭我奪的激戰!為維護與公司有利益關係的投資大眾,關於收購等的重要資訊必須公開透明,以利股東充分知悉,且併購將重大影響公司股權結構、營運方向及股東、員工等權利,必須謹慎為之。但在敵意併購下有關股權的相互爭奪,卻時常難以維繫健全的公司治理。關於敵意併購的另類思考,有論者認為,由於大型公開公司的股東為數眾多,基於代理成本之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因無法親自執行業務而委託經營階層,而敵意併購行為的出現,卻可能造成公司「代理成本的效能化」,促使董事為防免併購而善盡其經營上的責任。(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