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
台中婚禮顧問教學
,台灣各餐廳競相以「感恩節大餐」作為號召,
喜帖
,媒體上大做廣告。金黃色光芒的烤火雞,
充電式壓接機
,淋上香桔楓糖蔓橘醬,
收納盒
,廣告詞是清爽滋味搭配多汁的胸肉等,
檜木桶
,圖面勾劃出一場視覺盛宴。
感恩節進高級餐廳吃火雞大餐?對我,
中部 禮車
,這本身是矛盾語法!在北美洲那具有感恩節傳統的地方,
雙人竹蓆
,少見餐廳推出這樣的生意經。與飯店推出大餐恰恰相反,
專業關鍵字行銷
,源自清教徒傳統的感恩節,原來是北美洲最純樸、溫暖、富於濃郁人情的節日。做過留學生的我這輩人,或者也有一些人與我一樣,曾經由於接待家庭的善意或指導教授的邀約,坐在感恩節餐桌上,體認到美國小城的真誠與好客。
感恩節的起源說法略有不同,大抵是十七世紀初,歐洲清教徒踏上美洲大陸,由於印第安原住民的幫助,度過了移民初期的饑荒難關,一六二一年第一次豐收,清教徒與印地安人共享感恩佳餚。兩百多年後,美國林肯總統將感恩節定為國定假日。在美國是十一月最後一個星期四。加拿大入冬較早,感恩節在十月。
感恩與分享既是主旨,相關的食材也深具文化意義。譬如餐桌上的玉米、南瓜,屬於當年北美原住民分享的蔬果,印地安人除了慷慨贈予,還教導新移民種植作物。至於火雞做感恩節主菜的傳統,據說也源自一六二一年第一個感恩節。畢竟火雞用途多元,當晚吃不完,加進沙拉與三明治適於冷食,類似一些外省家庭過年時的如意菜,可以隨時拿出來吃,家人閒下來聊天、看美式足球。總之,感恩節意味著惜福與知恩,同時把自己有的分給需要的人。如今在北美洲,感恩節前後,社區排滿了慈善活動,義工們輪流到福利機構烹煮感恩節大餐。
詭異的是,在我們台灣,因為兒童雙語教育風行?或者台灣人對美式文化特別有感覺?近年來,由星級飯店漸次蔓延,許多餐廳也開始推銷感恩節禮盒與火雞大餐。移植來的節日極端世俗化,與分享與感恩等概念無關,火雞餐純粹成了價目不低的感官饗宴。
商業大潮的推湧下,西方的習俗傳布到亞洲?而亞洲的消費趨勢又回去影響西方嗎?感恩節源自的美國社會,不知不覺也產生某種質變。近年在美國,感恩節後一天稱作「黑色星期五」。彷彿我們百貨公司周年慶,商場與零售店提早開店的時間,門口,顧客熬夜排長隊,等著進門禮、加值券、特賣商品等。為了備辦下個月的耶誕禮物?美國人縮短感恩節夜晚家庭團聚的時間,冒雨雪衝出門,衝進商店搶削價商品。這股由「黑色星期五」帶動的買氣,美國傳到加拿大,已經傳播到其他英語系國家。
正好像物慾可以刺激出來,節日也可以應運製造出來!在亞洲,包括五顏六色的「情人節」,包括感恩節火雞餐,還加上近來紅火的十一月十一「光棍節」,多些節日不是壞事,只可惜,欠缺文化的脈絡(有的還空洞化原先的內涵),節日僅止於刺激消費的功能!
商業大潮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發言尤其企圖心強旺。他說,零售結合電子商務,要將「雙十一」打造成「東方感恩節」。「感恩」?馬雲的說法是商家要對消費者感恩!看起來,顧客刷卡消費,辛苦支付,原是在欣然接受商家的感恩奉獻。聽到這語詞的巧妙挪用,想著「東方感恩節」於茲誕生,只能說消費者怎麼都輸,反正是敗給他了。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