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習會的和諧氣氛後,
裝潢拆除
,美國總統川普又公開說明「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
大陸專利申請
,似乎令人民幣更加「前景可期」。畢竟,
空調保冷工程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
跳跳蛙
,各界與中國都期待人民幣能加速國際化。其實,
台北通馬桶
,自前年11月IMF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之後,
消防設備保養
,不少樂觀派人士認為人民幣與美元並列國際最主要貨幣,
專利侵權訴訟
,甚至取代美元的日子就不遠了。尤其是當今美元在全球金融中仍占主導地位,
水膜磁
,諸如商品貿易以美元計價居多,相關金融體系架構由美國和西方經濟體控制,乃至於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向,都不利身為全球第二大貿易國的中國,亦讓其貨幣政策倍受干擾。所以,人民幣國際化不只可取得貿易的貨幣清算主導權、避免國際支付受制於美方的政治意向,更是「大國」自信與地位的象徵。曾任IMF中國事務主管,現為康乃爾大學教授的普拉薩德(E. Prasad)在《不斷升值的貨幣—人民幣的崛起》(Gaining Currency:The Rise of the Renminbi)一書中指出,中國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亦可視為襄助國內改革的特洛伊木馬策略。因為對改革派官員來說,若人民幣國際化能得到中國領導階層和民眾的支持,推動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就可提供一個非常有用的機制(如以滿足IMF等外國機構要求為由),繞過反對意見,盡快促成許多經濟與金融改革措施實行。而對其他國際強權來說,協助中國編織人民幣國際化的遠景,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木馬策略。平心而論,雖然中國為人民幣國際化使出洪荒之力,但比起美元、歐元、日圓、英鎊等其他主要貨幣,人民幣的純度仍是不夠,這也是如今國際看好人民幣的熱潮遠不如加入SDR初期的原因。尤其是在中國與香港的貿易活動大力支撐下,人民幣為清算單位的貿易活動占全球比才勉強達約10%;截至2017年2月,人民幣支付量僅占全球支付總量的1.84%,且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也只占全球外匯存底2%,更重要的是人民幣無法扮演避險貨幣(safe haven currency)的角色,難以像美元、日圓、瑞士法郎等主要貨幣,可讓持有者盡可能規避風險,不易受市場波動、意外事件或政治等因素影響。誠然,中國經濟規模及人民幣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金融海嘯等歷次危機中的表現,看似符合避險貨幣發行國的經濟規模、結構和韌性,以及隔絕外部衝擊的能力較強,具有穩定幣值和較低通膨的要件,但這樣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擁有兼具深度、廣度和流動性的國內金融市場,以承載國際資金的流進和流出。為達此標準,近年來中國快速發展債券市場,至2016年底債市規模已高達9兆美元之多。惟中國債市看似龐大,卻有交易量不足,導致流動性偏低,且市場監管機制不夠的問題;遑論投資人對避險貨幣的信心,還包括該國有獨立的司法體系、開放與傾聽民意的政府、強健的政府體系(特別是可信度高且獨立的央行)等。如此一來,無論何時何地或由誰執政,投資者均可受到避險貨幣國家的公平對待,法令規章不會朝令夕改。也就是說,人民幣真正的國際化不只需要經濟與金融體制的改革、建立一個更穩定的金融體系,還需要政治制度的改頭換面。由此可知,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演進與前景,不應限於經濟上的意義,其背後的戰略意涵亦不容忽視。但從目前的情勢看來,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終點站雖明確地指向取代美元,坐上全球最主要貨幣的寶座,亦可看見其致力於強化人民幣做為國際準備貨幣與避險貨幣角色的軌跡;但這條路能否走到終點,端視於未來中國經濟能否如過往般快速成長。若能讓結構改革成功,令經濟成長再度加快,則有機會一圓取代美元的長久夢想;但若中國經濟成長變得顛簸,則終點站勢將不斷遞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