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六年級」世代的台北人,
油柑酵素
,我的人生經驗見證了「傳統」和「社群」兩個世代的轉變,
特色美食
,春節的感受特別深刻。兒時記憶的「過年」,
簡單料理
,是一年一次期待的大事。有時候是南部親戚舟車勞頓北上,
韓式泡菜
,有時是全家連夜南下,
網站排名如何操作
,為的是除夕夜擠在桌邊一起吃團圓飯。大圓桌坐不下了,
百菇泡菜
,小孩子名正言順的到客廳邊吃飯邊看電視,是一種幸福。如今交通變得更便利,人手一機的年代也不必擠在電視螢幕前面了。而傳統貼郵票的賀年卡不知幾年沒見過,手機上聲光效果十足的賀年訊息隨手可得。但是在這一切的便利之下,「年味」卻離我們愈來愈遠。社群世代強調的是速度和連結性,當科技把一切生活效率極致化,我總覺得太多「傳統」被拋棄得太早、太可惜,人絕對不是凡事都得追求「效率」的動物。前陣子「寶可夢」在台灣正流行時,有人在網路上問:「到底抓了這些精靈、怪獸能做什麼?它們是不是可以換成點數、獎品或現金?」一位網友用「問句」來回答他的問題:「你一定做什麼事都要有『目的』嗎?」這段對話凸顯出「傳統」和「社群」兩個世代的轉變和衝擊,我認為也值得新世代的企業經營者、品牌經理人思考:「效率極大化的同時,什麼是我們不要的(等待、浪費、重工)?但是更重要的,什麼是值得留下來的(感性元素)?」「效率」當然是交易流程、商業行為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所以我從不認為電子書、無人商店會是市場最後的贏家。人類是五感動物(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也是情感動物。運算速度再快,0與1的處理再精準,也創造不出人類文明、人際互動最珍貴的那個部分。電影「那些年」的女主角沈家宜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只看字面上的意思,似乎是很消極的想法。但是,即使結局不是王子和公主在一起,過程絕對沒有徒勞無功,才會引起這麼多的共鳴,不是嗎?重點在於,你是不是看得到「徒勞無功」背後的美好是什麼,就能欣賞到更多風景。跳脫效率的迷思,找回更多傳統的價值和感動,我想那會是「傳統」和「社群」兩個世代共同期待的美景。(作者是台灣B2B業務行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