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景氣大好時曾帶動亞洲經濟快速成長,
氣動雙隔膜泵浦
,從中國到馬來西亞,
黑糖家台中店
,出口業為亞洲創造數百萬個製造業就業機會,
室內設計師
,但如今國際貿易好景不再,
貨幣基金
,亞洲出口奇蹟的魔力光環也跟著褪色。中國今年4月出口額下滑1.8%,
網路行銷公司
,全年可能衰減7%,
杏仁豬肉脆片
,南韓與印度的商品出口額更出現連續16個月走下坡的頹勢,
自動排水器
,顯然亞洲各國亟需新成長引擎。貿易額下滑的部份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這也是中國上月進口額重摔11%的原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因素卻是美國去工業化過程已經結束。ING Asia的數據指出,美國製造業占經濟產值的比率在1960年代中期為26%,到了2014年比重降至12%。國際分工將製造業就業機會轉移至南韓、台灣等國家,以及接下來的中國。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全球貿易帶來一股新動能,如今這股動能已逐漸減弱。印度券商Ambit Capital表示,截至今年3月,多數開發中國家的出口已連續走疲一年以上,只剩下越南與孟加拉成長。若中國製造業的就業機會轉移至亞洲其他國家,亞洲出口或許還有指望。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紅色供應鏈崛起,南韓與台灣的電子業陷入苦戰,並且中國在塑膠玩具、服飾及鞋類等勞力密集出口業的市占率仍逼近40%。種種跡象顯示未來亞洲各國不得不尋求其他成長來源,並且這種趨勢正在浮現:中國零售銷售每月成長約10%,印度4月小客車銷量也躍增11%。不過,從觀光業到電信業,許多國家的服務業都面臨本地寡頭壟斷的制約,而鬆綁法規將有助於刺激需求,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作者Rahul Jacob是路透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