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佼。 圖/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某日,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我在電台邀請3人男子團體「旅行箱」,
網路代銷公司
,在「來福有意思」的單元作LIVE演唱,
客製化網頁
,依照慣例,
系統建置
,拿起他們的CD想要深入訪談,
醉雞料理
,但一打開CD內頁,
漸進式排名
,發現工作人員名單、歌詞及詞曲作者、文案,
戚風蛋糕
,竟是淺藍色底搭配白字,我當下一個字都看不到。我承認有老花眼,許多專輯內頁的字過小,都讓我非常非常吃力,導致放棄不看(走過黑膠卡帶年代的人,超愛看內頁紙本圖文),所以電台上工時,控制台前都固定放置老花眼鏡,但這次除了字小,更有配色障礙。我喜歡設計,也參與設計案,常提醒自己不要為了設計美感,忽略物件本質要傳遞的實用力及話語權。設計師都該有主見,如配色構圖、尺寸協調配置,但設計品,最後若讓本質:即文字想傳遞的訊息,忽略至不能被看見?是否就需要重新思考設計的定義,到底要宣傳物光鮮亮麗,但犧牲文字被閱讀的便利性?或內頁的原始內容,本該凌駕於設計之上?我相信有兩派不同說法跟意見。 站在設計的角度,美學應該是最重要的,畢竟各業主找設計師來,就是要從封面內頁、紙質裁剪去美化專輯;可是,站在樂迷立場,願意購買實體專輯,而不選擇數位串流,理由之一,絕對是想感受包裝設計,但在精美的同時,文字卻被蔽屏了,是否本末倒置?很難兩全其美?當下我跟3位團員玩笑般的抗議,並發了臉書,沒想到設計公司的人非常可愛,馬上回覆,表示已讀。懇請各位設計師,你們用的是高端顯色清楚的電腦,還可隨時放大縮小審視,但我們打開紙本時,木已成舟,字體小已吃力,配色若反差大,絕對雪上加霜。莫非設計師拿到成品時,都只看設計不讀字?請找平衡點吧!天馬行空當然好,但請多想一秒,當電腦裡的設計圖變實體印刷品時,最原始的初衷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