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科技業(FinTechs)以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搶食金融業大餅,
FB粉絲團經營
,但大多規模有限,
社群行銷達人
,無法真正撼動傳統金融業者數百年來的基業。直到去年起,
網路行銷
,不只是科技新創,
虛擬主機租賃
,甚至國際科技巨擘都陸續採取行動,
網路行銷達人
,跨界金融服務,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這才成為金融業者最大的夢魘。Google最近規劃與花旗銀行及史丹佛聯邦信用合作社合作,
客製化網頁
,推出名為Cache的專案,提供個人支票帳戶服務。更早則是蘋果在去年於美國實驗使用Apple Pay轉帳,今年再與高盛發行Apple Card信用卡,這些都讓金融業冒冷汗。但這些都不如臉書在6月18日公布的加密貨幣系統Libra,此舉驚動金融業界,也引發各國政府、央行質疑Libra將衝擊個人隱私、洗錢防制、各國法幣等;不過也有科技業者宣稱Libra的推出,具有類似核子彈摧毀各國法幣的威力。 從Libra白皮書來看,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金融基礎設施,提供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甚至強調其普惠金融的理念:全球仍有17億成年人無法享受傳統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其中10億人擁有手機,近5億人可以上網。只需一部40美元的智慧手機,購買基本流量,即可在全球幾乎每一個角落使用Libra服務。與目前大多數加密貨幣最大不同的是,Libra是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持的穩定幣(stable coin)。每個新創建的Libra加密幣,都有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確保Libra的價值經過長期間也不致發生劇烈波動。Libra區塊鏈採匿名原則,允許用戶持有一個或多個與他們真實身分無關的位址,也因此帶來洗錢防制和反資恐的疑慮。依照臉書規劃,Libra協會是負責管理Libra儲備的機構,且只有此協會能夠製造和銷毀Libra。因此,一旦Libra代幣在全球流通, 該協會將主導整個系統的運作政策與規範,儼然是跨國的中央銀行。美國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Maxine Waters要求臉書高層到國會作證,同時主張臉書應暫停Libra的開發;歐洲議會德國籍議員Markus Ferber擔心,臉書挾其20億用戶可能變成「影子銀行」;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認為Libra變成主權貨幣這件事絕不容發生。在各國政府、央行聯手抵制下,Libra協會第一次理事會前, PayPal、VISA,Mastercard、Stripe等重要大咖提前退出。臉書只能另闢蹊徑,準備推出Facebook Pay,先從簡單的支付做起。對於Libra的挫敗,我們不禁要說「可惜啦!Libra」。失敗的原因在於金融素養的不足與對法令的輕忽。就本質而言,Libra更近似於價值穩定的商品。商品若長期價值穩定,就容易被接受為交易的中介、價值的儲藏、計價的單位、遞延支付的標準,也就是說此商品就具有商品貨幣的實質;且因不是貨幣,反能有機會免掉各國金融監理的桎梏。實務上,Libra想以一籃子法幣的存款及短期公債維持其長期價值穩定,勢將力倍功半。法幣價值受各國央行干預,早已是不能說的事實。因此,Libra乾脆標榜為穩定資產,以一籃子法幣再加上與法幣價值走勢負相關之黃金、原油等各類商品做儲備,直接以商品形式流通,不要想取代法幣,而與法幣共存共榮。此外,Libra須採實名制交易,消除洗錢防制與反資恐上的疑慮。至於商品須負擔交易稅,建議由其操作收益來補貼。若Libra做了這些修正,重出江湖仍然大有機會。(作者是前金管會委員、東吳大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