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天使基金 挺新創事業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左)與院長劉仲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將於本月19日的台灣工研新創協會會員大會上,

低咖啡因

,宣布啟動籌組10億元的「天使基金」,

烈酒推薦

,以協助台灣新創事業。蔡清彥透露,

桃園室內設計

,該天使基金主要向工研院院士及創業院友募資,

獎牌

,結合技術和資金,

台中婚禮顧問教學

,做為台灣新創團隊最強而有力的奧援,

收購筆電

,目前已有不少院士及院友,

改善膚色黯沉

,表達投資意願。蔡清彥表示,台灣工研新創協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讓台灣也能重塑「矽谷精神」,由上一代企業家協助輔導新創事業設立,並成為台灣創業家與政府溝通橋樑,建設台灣成為「華人創新創業中心」的重要基地。為提振台灣創新創業風,近五年來,工研院促成44家新創公司的成立,涵蓋電光、資通、材料、生醫、機械到綠能等跨領域。全台灣上市櫃公司當中,粗估有逾140位董、總座出身工研院。以下為本報專訪蔡清彥和工研院長劉仲明紀要:問:工研院推動創新創業具體作法及成果?答:2011年起,工研院積極建構創新創業友善環境與文化,除建立完整輔導機制,也鼓勵工研人勇於創業。為了將前瞻創新研發成果,轉化成可行的商業模式,工研院緊密連結人才、技術、資金、市場四個關鍵要素,建構友善的創業環境,提供創業投資誘因,讓全球創業家願意來台灣創業。2011年,工研院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邀請楊耀武、莊人川、沙正治、鄭志凱、孔繁建、陳勁初、陳五福等七位矽谷創投專家,協助從技術、團隊、資金、市場成熟度四個指標,評估與檢視新創團隊的成熟度,並提供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的建議,與國際市場趨勢與技術接軌。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成立新平台 CEO們當導師同時,工研院建構「科技新創俱樂部」,從上游到下游提供完整的產業化育成服務,幫想創業的人找到3M:導師(mentor)、資金(money)、以及市場網絡(market networking),並和台灣130家大學及其他機構的育成中心合作,以連鎖經營概念,組建台灣育成系統,推升創業育成服務。透過推動成立「台灣工研新創協會」,邀請創業有成的工研院院友,包括鼎茂光電董事長高繼祖、國碩總經理蔡禮全、日紳精密董事長陳正、鈺邦科技董事長鄭敦仁、玖鼎電力董事長陳展鵠、利翔航太總經理林榮生及晶電董事長李秉傑等,運用其經驗、資金、通路及事業等資源,為工研院的新創事業加值。希望透過這個創業資源平台,匯聚創業有成的「CEO們」,將他們寶貴的創業經驗傳承給新一代的創業家,提高台灣創業家創業成功的機率,讓台灣可以與國際接軌。問:台灣工研新創協會扮演何種關鍵角色?答:台灣工研新創協會主要有三大工作。首先是傳承與資源整合,將成功的創業家豐富經歷,傳承給青年創業家,由工研院開設創新創業學程,帶領新創團隊成為導師(Mentor)角色。其次,以技術支援與投資台灣新創團隊,帶領新創團隊二次創業,並透過創業有成的創業家籌組天使投資團隊,與工研院資金結合,以資金協助新創公司。搭產官橋樑 提出政策建言今年2月開始募集的天使基金,初期目標募集10億元基金。現已有工研院的院士及創業院友,承諾參與投資的意願。最後,整合工研院院友的力量,打造台灣工研新創協會成為台灣創業家與政府溝通的橋樑,並對國家創新創業政策提出建言,建構友善、開放、創新的創業環境,進一步協助政府共同推動「華人創新創業中心」,成為全球華人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台灣產業正面臨關鍵的轉折點,需要更多創業成功的典範。工研院自1980至2010年,共衍生67家新創事業,平均每年二家;自2011年起鼓勵創新創業,到2015年底,已成立44家新創公司,平均每年將近十家,可以看到顯著的成長。這過程中,不難發現台灣創投文化與創業正在改變,包括有數家創投、銀行投資部門,定期拜訪工研院,積極尋找投資標的;還有個人天使投資人,也開始投資台灣新創事業。協助產業升級 三招必勝問:工研院協助產業界轉型升級的具體做法?答:面對激烈的頂尖對決,要從國際競爭的格局思考,抓準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新方向,並預先評估這些新產業未來可能的附加價值率,並以設計思維設法抓準目標。工研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首先是建構創新生態體系的創新平台。未來台灣產業轉型要往系統整合的方向走,包括微系統、次系統等領域,這需要具備很多跨領域核心能力,獲利空間較大。工研院很珍貴的資產就是「跨領域」,正著手建立跨領域的創新平台,透過平台容易激盪出跨領域的創新。舉例來說,工研院機械所、資通所合作手機天線的創新技術,叫「雷射誘發積層式3D線路」,可以將手機天線微小化。跟這個技術比較接近的是德國的技術,德國是用金屬微粒,以雷射燒出很細的線路。工研院的研發團隊受到材化所的啟發,從材料端開始,就不使用金屬顆粒,而是發展特殊的奈米觸發膠材,可以直接塗布在物體表面,因此,可以在各種物體的曲面製作多層的金屬線路,將天線面積縮小。用武俠小說來比喻,德國技術是外家功夫,工研院技術是內家功夫。工研院拿這項技術對外展示,參加R&D100 Awards全球百大創新科技獎,都令外界眼睛一亮。工研院目前已整理出100多個創新平台,2015年12月,工研院舉辦年度院士會議,與會的院士們都很驚訝工研院已有這麼多平台。其次,是建置新型態的「創新院區(innovation campus)」。工研院將利用工研院光復院區與鄰近的清大、交大,形成一個新型態的「創新院區」,結合學校與研究機構的能量,選定有潛力的前瞻技術,進行跨領域的合作研發,推動前膽技術產業研發的群聚,同時扮演青年創業加速器的角色。「創新院區」目前選定「智慧視覺系統」、「智能醫院照明系統」、「先進微創手術系統」與「自主駕駛車輛系統」等四領域,在國際上與其他企業一較高下。再者,是與地方合作創造產業聚落。工研院很積極將「快速拼圖」概念引進地方,發展產業聚落。最近針對大台南地區的產業特色,要發展「台灣麗谷」,聚焦skin care的產品,原料囊括生質材料、中草藥等。大台南地區有很多化工相關的中小企業,大台南地區的架構是很不錯的,工研院建立一個檢驗測試的平台,擴大產業群聚效益,藉此連結大陸的市場,並與國際頂尖公司合作。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從0到1突破 拓新商機問:台灣產業轉型遇到的瓶頸?如何突破?答:台灣產業過去走「效率經濟」,未來將朝「創新經濟」發展。創新最重要的要有技術,因為市場是動態的,以前市場上沒有無人車、無線充電的需求,但是,當新應用發生,這些前瞻科技的研發,才能讓我們對準需求,快速與產業拼圖。新技術需要長期的經營,初期市場不會很大,很難吸引企業早期投入。工研院的任務就是對準台灣未來的產業需求,開發新技術,把這些技術與平台,跟企業快速拼圖起來,與客戶產生鏈結,開創新的市場機會。台灣產業普遍缺乏「從0到1」的創新,社會也缺少創新的思惟。以芬蘭為例,芬蘭的諾基亞(Nokia)曾經是全球手機霸主,但當Nokia遭到全球產業巨變衝擊,芬蘭經濟不至於垮掉,因為已有創新的文化,例如憤怒鳥App廣受全球歡迎。因此,當創新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份,就不需害怕外在環境的變化。創新不只是口號,要從教育著手,讓創新成為台灣的一部份,並且在制度的設計上,讓開發者願意承擔風險,讓創新更容易發生。希望工研院在新技術產業化的過程中,能夠跳脫用技術來競爭的思維,而是將突破的新技術,結合設計以及經營模式的創新,才能從改變遊戲規則的角度,對台灣的創新轉型做出貢獻,並創造對國家、社會更大的效益。,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網站優化
網路行銷達人
關鍵字達人
SEO優化
網頁設計
排名優化
主機代管
關鍵字如何操作
虛擬主機租賃
網路代銷
專營FB粉絲團
台中操作排名
專業網頁設計
排名系統
台中關鍵字優化
台中網路公司
漸進式排名
關鍵字優化
網路行銷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