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水災,
台灣面膜推薦2019
,嘉義沿海居民難忍怒氣,
高雄第四台
,質疑治水成效。 圖/游進裕提供 分享 facebook 踩在八二三迄今仍積水未乾地面上,
網頁設計
,看著災民互相扶持,
台中網頁設計
,彼此幫助;也有人趁著淹水打撈魚塭漫溢出來的魚兒;更有人難忍怒氣,
黑糖家東山店
,追究著是誰的錯,
新竹旅遊遊覽車包車
,要找出問題癥結。聽著災民描述災情的演進,
海燕窩
,氣呼呼質疑既有治水為何沒能達到設定目標…,
台中黑糖家
,這時再多的水利語言,根本就進不去他們的耳朵,再看充斥媒體的治水論戰,不禁感嘆,這是你我家鄉該有的景象嗎? 我學成回台時,正好趕上大開發、大建設的年代,整個水土環境正劇烈改變。「排水」這個名詞,基本上就是要趕快「把水排除」,所以水不是人們環境的夥伴,而是要去之而後快的對象;「排水計畫」依附在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計畫、開發計畫等各類事業發展項目內,變成眾所周知的排水工程。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盲點—排水計畫會把周邊相關其他排水系統一併考慮進來嗎?每個申請者的自私心態,不斷蠶食了整片土地原有的排水機能,最後沒有幾個人真正理解,更談不上掌握自己安身立命之地,水是怎麼流動的。在氣候變遷效應下,水文環境系統是反應最直接的一環,對應而生的便是連續金額可觀的治水計畫,甚至前瞻基礎建設,都蘊含龐大治水經費。水利專家早就預言,再多的錢也無法做到完全不會淹水,但社會上的感受卻是花那麼多錢,依舊達不到要求,這種落差是哪裡出了問題呢?以這次淹水時間最久的嘉義沿海為例,根據紀錄,這裡每年蒸發量是高過降雨量,現今之所以能夠安身立命,沒有趨向沙漠化,關鍵就是前人有管理水的智慧—先民曉得要將雨季豐水蓄存,以備乾季枯水所需。八七水災迄今近六十年,這地區經歷至少六次大規模水患,以常民生活經驗平均十年一次,已很難用極端或罕見降雨說法就可推託。究竟現在遇到的水患困境,是不同於以往?還是這一代忘了歷史教訓?到底要付出多少成本,才能免於這種威脅?倘若承擔風險代價超過現在所能支付程度,是不是該反過來討論,如何讓這種致災性降雨不再成為生活夢魘?真心盼望,如同我在水災當下看到的互相扶持、合力解決,人性美善的場景,或者可提供給有心為台灣思考後續方向的貢獻者,一種從患難中得安慰的積極力量;也極有可能,台灣走出水患困境的經驗,正可成為世界許多地方期待的美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