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議題已由「內戰決定論」,
系統建置
,朝向「民主決定論」。不看透這一點,
網頁設計
,兩岸僵局找不到鑰匙。有人主張,
專營FB粉絲團
,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的遺留。若是如此,
網路代銷公司
,從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國共內戰算起,
排名系統
,已經內戰了九十年;從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計,也已七十二年。但是,從兩岸每年約千萬人次攜著鳳梨酥與黃飛紅往返互訪的行旅來看,究竟是內戰真正經歷九十年仍在繼續,或只因有人不肯讓內戰歇止?讓我們先回到真正的內戰當年。內戰進入高峰時,最響亮的口號就是「反內戰」。這是在九十年後的今天仍主張內戰未完者,首須思考的問題。這場內戰固然表現在國共雙方的軍事對戰上,但發生這場內戰的原因,卻是緣於國共雙方對「中國往何處去?」的政治願景出現歧異。因此,內戰的結果,可從軍事及政治兩方面來看。軍事上,共軍大勝,國軍慘敗。至於在政治願景上,當年的主要主張是:實行民主憲政、推行多黨政治、保障言論自由、實現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及土地改革等。若準此以論兩方在政治願景上的成敗,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在歷經顛躓曲折之後,已經大體實現了前述願景,包括土地改革的過程與結果也比較人道,因此也比較平和;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除了一度實現了悲慘代價的「土地改革」後來又收回集體化之外,其餘承諾的政治追求皆走向了幾乎完全相反的道路。因而,若從軍事勝負言,共軍勝利。但若從「為何內戰」的原因而論,國民政府大體實現了內戰所追求的政治願景,人民政府則是經歷了前卅年「共產主義是天堂」的磨難,始又轉向了後卅年「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因此,在九十年後看內戰,公正評價當年政治願景的追求與實踐,是不是應當高於軍事戰爭的勝負?今天的中華民國,已經大體實踐了當年內戰所追求的政治願景,成為中國歷史上首見的民主政體。而我們若仍然竟謂內戰還未終止,甚至不容其終止,試問:內戰究竟是為了實踐願景,或僅是無論如何總要殲滅對方?國共內戰在實際上已經終止,也不容有人再虛擬其延續,或製造其再爆發。在九十年後再看「內戰」,中華民國飽嘗艱困,已是中國歷史上僅見的民主政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歷經滄桑,也已走向改革開放。這些均是血淚浸泡的代價,甚至是屍山血海的代價。當年內戰,要追求的其實就是這樣的政治覺悟與願景,但當年的內戰畢竟並未直接實現這些;那麼,今天兩岸都已經好不容易走到了這個境地,難道仍要繼續主張內戰未止?兩岸應不應當一起來「反內戰」?內戰,究竟是要追尋政治願景,或只是想征服對方或奪地殺人?不能再用「內戰」來咬死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應當是在大屋頂中國下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雙方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中國的屋頂夠大,只要走出「內戰思維」,一定可以容得下這個「分治而不分裂」的架構。退一步言,即使回到內戰仍在繼續的架構,也必須承認,交戰雙方迄未消滅對方。因此,縱然回到內戰的架構,也無由成立「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的說法。若謂內戰未止,則豈非正是證明中華民國仍然存在?如果出現了台灣國,兩岸可能發生戰爭。但那也是兩個異國的戰爭,不是「內戰」。從這些角度來說,兩岸現今的僵局正是:中共在內戰中並未消滅中華民國,卻想在政治上以「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來滅絕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不能接受中共這種違離事實的論斷。所以,兩岸僵局的解方,就在必須走出虛擬的內戰,正視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中華民國已經是經歷了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七次修憲、六次總統直選、七次以上國會全面直選,及三次政黨輪替的民主政體。在這樣的架構下,若謂「國共內戰」仍在繼續,難道不知國民黨已兩次下野?蔣經國解除戒嚴,開啟兩岸交流,就是將台灣的民主化與兩岸互動綁在一起。因此,「內戰決定論」,也就朝向「民主決定論」移動。其實,北京不是不知內戰論述的侷促。自鄧小平說「統一不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的統一」,到習近平的「統一是心靈契合的統一」,皆可看出其視域和境界超越了內戰思維。而歷屆中共領導人所說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在實際情境中,其實即是必須「寄希望於中華民國的民主體制運作」。然而,一方面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另一方面又希望台灣能夠撐持住中華民國,卻是長期以來北京在兩岸政策上的重大矛盾。北京不接受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能被正式定位為一部分的中國,正是台灣不能出現穩健的反台獨勢力的主因,也是台灣人民不能與中國培養心靈契合的主因。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民主政體,除非加以武力消滅(重啟內戰?),則兩岸關係殊無可能繞過中華民國憲政民主的體制運作。因而,必須鞏固中華民國的憲政民主運作,如今已成為北京在兩岸政策上的重中之重。既如此,「內戰決定論」轉向「民主決定論」,也就成了必須正視的趨勢。在此,我願再次引述汪道涵先生的見解。亦即:必須將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視為「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並設法朝向「共同締造論」移動。這也許正是從「內戰決定論」轉向「民主決定論」的可能路徑。一國兩制,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的「兩制」。誠然,對兩岸而言,在可見的未來,不可能放棄「兩制」;因此,倘欲尋求突破,就必須從昇華「一國」之意涵的方向去思考。亦即,不能改變「兩制」,就須提升「一國」。那麼,若從「大屋頂中國」的方向去思考「一國兩制」,就可能出現:「在大屋頂中國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治而不分裂的兩制。」此一「大屋頂中國兩制」,也許就是汪道涵所說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與「共同締造論」。我的觀點是:不接受中華民國,兩岸問題無解。若欲強解,必致災殃。這就是「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這個命題,對紅綠藍三方皆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