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衛星導航」父母嗎?
指導不等於指揮,
油雞宅配
,急著給孩子答案,
行銷達人
,反而會讓他錯失學習的主導權。若孩子在得到答案前,
年節禮盒
,會主動要求「等一下!我再想一想」,
花蓮民宿
,學習成效可能更好。
很多開車的朋友發現:使用衛星導航後,
漸進式排名
,腦中的方向感變差了;沒有衛星導航,
清境住宿
,就找不到目的地。為什麼?其實在沒有行星導航之前,
台中關鍵字優化
,開車族也常發現:如果自己查地圖、判斷地標、嘗試錯誤、找到目的地,對路線的記憶就會很深刻,下次再來時就很容易找到;如果跟隨別人的車開,或有個「後座駕駛」(back-seat driver,也可能坐旁邊)指揮你往前、往左、上橋……一直到達目的地,那麼你下次再來時,腦中還是沒地圖,還是找不到目的地。為何?
自己找路,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倚賴衛星導航或「後座駕駛」,是一個被動學習的過程。主動學習者,從蒐集資訊、思考判斷、建構假設、嘗試錯誤、解讀回饋訊息,到重新蒐集資訊、重組思考、調整假設、改變行動、解決問題等歷程,都是由自己自主完成。被動學習者,在此歷程當中則被剝奪部分或全部責任。
親子互動中,誰主導思考?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葛莉生(Mary E. Gleason)與蕭珀(Leona Schauble)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們找了20對親子,其中父母學歷從高中畢業到博士都有,孩子的年齡則介於9到12歲之間。
實驗場地在一個兒童博物館,實驗器材是一套模型運河,上面可以行駛模型船。在這套器具裡,使用者可以操弄運河深度、船的形狀(圓形、方形或菱形)、船的重量(輕或重)、船的大小(大型或小型)等四個因素。每對親子的共同任務就是要利用這套器具進行實驗,合作找出究竟哪些因素會影行船的速度。至於心理學家的實驗目的,則是在找出親子合作當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親子在做實驗之前,先接受考試(前測),做完實驗之後又接受考試(後測),實驗結果讓人跌破眼鏡:孩子的分數沒有顯著進步,反而是父母的分數有了顯著進步。為什麼?在實驗過程當中,研究者發現,大部分父母都扮演控制和概念推理的角色,孩子則扮演計算、後勤、操作和較機械性的角色。在實驗過程中,父母大約主導65%,孩子只主導9%,其餘26%由雙方分享控制。所以,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比孩子取得更多學習的機會,故進步比孩子更快。
在長輩指導孩子、教師指導學習、資深者指導新進者,或家教老師指導學習等互動歷程當中,指導者如果主控性太強,被指導者只不過聽命行事,而沒有自主思考、建構假設和決策判斷的機會,那麼,他的學習成果將非常有限。「指導」技巧的關鍵在於「指導性」不能太強,不能急於給答案,不能自問自答、說個不停;必須耐心等待對方思考、等待對方嘗試,如果對方答錯或做錯,最好用他更能理解的概念,提供旁敲側擊的提示,而不是直接給答案。孩子如果在你打算說出答案時,主動要求你「等一下!我再想一想」,這個孩子將來比較可能有傑出成就!
當孩子請求協助家庭作業時,你會乾脆代勞嗎?當孩子提出課業上的問題時,你會立刻給一個答案嗎?小心!不要扮演了「衛星導航」或「後座駕駛」的角色。
(摘自「發現孩子的亮點」一書,親子天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