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崛起,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是網路科技領域中另一個傳奇;祇有在中國環境中才能發生。那裡市場大、消費者多,
彌月蛋糕
,市場規則在摸索中;那位英語教師,
網站優化
,能在淘汰最快的網路世界,
關鍵字廣告
,變成英雄,
紙片肉乾
,是時代劇變及商業模式混沌中的產物。他不怕犯錯,
網頁設計
,不怕失敗,也就不怕衝撞,不怕說假話,也不怕說真話。成敗與真假中,他鴨子划水,時沉時浮。「我不是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我不認識馬雲,正如我不認識巴菲特及賈伯斯。體驗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可以來自個人的「接觸」;更可以來自理念的「接近」。就以他在十五日台北的講話來看:他是一個很實在的人,怯於強調成功,樂於分享失敗,這是一個英語教師的踏實與謙卑。
他對年輕人的讚許、期望、信任,正如他的財富,也是空前的。中國首富頭銜難以持久;對年輕人的讚許也要看年輕人是否爭氣。懂得金錢邊際效用遞減的人,還是無法體會想要變成首富的強烈慾望。他們覺得不是在追求財富本身,而是追求事業版圖及成就。當二者得到時,財富自然就驟增。市場經濟的運作本就是優勝劣敗。
馬雲在創業路上累積了痛苦與騰飛的經驗,使他養成了一身是膽,敢說、敢做、敢放、敢變。在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曾經一帆風順的創業家是難以生存的。
年輕人要記得,他說:「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練、挫折、教育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
祇想不做的人,要記住:「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來的路。」
當前台灣不少年輕人在黑暗中做夢,白天醒來,一切照舊。舊地圖當然找不到新路線;熟能生「巧」早就要被認定是熟能生「懶」、生「銹」。
「想到」就要動手,動手才有可能「做到」。那些企業主常常因為「沒想到」或「想不到」而被淘汰,是一個殘酷的結局,也是社會不留情的裁判。
我特別欣賞馬雲這句話:「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的經濟,講究分享、透明、擔當。」
幾乎同時,遠見雜誌在越洋電話中專訪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羅勃.席勒(Robert Schiller)。這位專攻金融的耶魯大學教授指出:「一個優良的社會需要現代化的金融,但是擁有高薪及巨額財富的金融界人士也一定要回饋社會。」席勒提醒全球金融界的正就是:分享、透明、擔當。
對那些到世界各地開會的大企業家,我常留意他們在各處所做的公開承諾:
我要在這裡設立工廠、研發中心、實驗室…發展什麼產品,投資多少億,創造多少工作機會。
我要成立XX基金會,幫助窮孩子受教育,年青人創業,老年人安居…。
我的企業會善盡社會責任:員工待遇要好,產品要安全,不製造汙染,不剽竊別人的智慧財產權…。
如果有人耐心地來驗證他們的話,已經做到的實例是不多的。
馬雲所講的話來自商場上勾心鬥角與慘烈競爭的體驗。有謙卑中的堅持,有自負中的反省,既有才氣也有些江湖豪氣。他不再表露小聰明,是在展現大策略。這位杭州教師有才情,也有魄力。
如果馬雲自己說的話都不能全做到,那麼誰能做到,誰就有機會超越馬雲。這也正是他強調透明及分享的可貴。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