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露西」(Lucy)因在台北取景,
鴨賞
,引起一陣新聞。但開映後,
土魠魚料理
,在網路上討論的,
戚風蛋糕
,卻是它是不是一部有深度的「哲學」電影,
排名系統
,還是一部很不科學、充滿荒誕的爛片?
哲學比較玄,
專業社群行銷
,但科學則是比較容易檢驗。
只要對神經科學有些概念,大概都同意人腦細胞利用率在絕大多數人的情況,都是一個很低比例,儘管未必是電影中所說的十%(或許更低)。因此,大腦存在相當可開發的空間,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但,從科學角度看,要讓大腦功能擴大,仍得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大腦開發」的意義是什麼。大腦開發至少有三個意義:已經在使用的細胞使用強度的增加、有使用到細胞數量的增加、或是這些新舊細胞交相加乘後大腦效能的提升。大腦開發,指的是哪一種?要如何啟動這樣的開發,電影可以不交代,但科學家必須去面對。
其次,大腦再怎麼開發,都是「想」(或思考、理解)的部分,「做」的部分則是要透過身體。大腦效能儘管可以開發數倍,但身體器官功能是否也能同倍數「開發」,顯然是一個問題。如果body開發趕不上mind開發,那大腦開發的效益就有限。電影中「露西」的肉身可以隨意到紐約、到巴黎,顯然是荒誕的扣分橋段。
再次,大腦怎麼開發,都是「自己」的事。要說是可以靠自己的「念力」來支配別人行為,已是神怪之論了。電影中這樣的神怪場景大大減損它的價值。
電影「露西」在上述問題上,要不是沒交代,就是過度的自由揮灑,難怪會被歸於純粹科幻片。
不過,觀眾如果能夠從質疑導演手法的荒誕,改為替導演改寫成比較接近現實的劇本,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
首先,body開發速度慢,雖限制了mind開發產生的價值,但重要的是,body是可借別人的來用。事實上,大企業家就是靠自己超過常人的mind產生大量創意,而借用許多人的body(也就是公司的幹部、雇員)來落實他的創意。最成功的企業家及許多行業中成功人士,因此是最能善用自己的mind,以及善用別人body的人。
其次,大腦開發,雖是「自己的事」,但因為大腦開發有助於理解事物道理,可以迅速發現問題的解答,因此在如何影響別人自然有比較有效的方法,所以「自己的事」也可以成為「他人的事」。選戰操盤手影響大眾對候選人的觀感,不就是這種能力的呈現?
我們不知導演盧貝松是否要引起觀眾討論這些,但一部科學上荒誕的電影,如能仔細品嘗,可以由觀眾賦予哲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