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
響應式網站
,我之前所屬的部門會固定在每天早上8點鐘開全員參與的工作交接會議。只是時間剛好在上班時段,
熱壓帕里尼
,難免有同事因為路上塞車,
水光錠成分
,或擠不上已塞滿乘客的公車或捷運而遲到,
專利布局
,甚至連會議的主持人也有相同的問題。對於這種現象,
現成紙箱
,有人建議大家可以早一點出門(不太方便)或是改變開會的時間(不太可能),
台中紋粉嫩乳暈
,以避開人潮。但是,
關鍵字行銷
,當有人提議上班時換一條路線試試看時,卻遭到眾人打臉,認為遲到的可能反而大增。 依照每天都走同一條路線的同事們表示,他們選擇這條路線主要是因為它提供最快、最省時間、最少出意外、最不可能塞車,或是最方便的條件。但是,如果問他們這些論點是根據什麼樣的事實而來,他們則會以之前一開始就測試過的理由來搪塞。換句話說,可能除了因為自己熟悉或習慣外,其他理由在當下都是站不住腳。由於我們的大腦喜歡用簡單、直接、不用思考的方式來運作,以降低自己消耗的能量,避免不必要的壓力與挫折,因此,一旦我們熟悉了一個過程,養成了習慣,就不會想再多花心思去改變什麼,造成自己的不舒服。也就是這種崇尚安定、避免意外、追求平靜的天生傾向,讓我們決定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概念下,放棄尋找可能更好的替代路徑。不只是上下班的固定路徑如此,許多在工作中年代久遠的SOP,來源不明的不成文規定,隱藏在避免創新的說辭,或是承襲下來的傳統組織文化也都具備了這種不願改變、牢不可破的性質。事實上,一句「我們向來都是如此,不要徒增不必要的風險,不然出問題了誰要負責?」的理由,就足以讓許多可能的改變胎死腹中!只是墨守成規、避免改變真的能提供我們成長的養分?其實,我們拒絕改變上下班的路線或是現存的做法,並不是我們不知道「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個道理,而是其中存在的誘因不足以彌補可能的損失。因此,要讓自己或他人改變,除了要對改變(不論成敗)給予激勵外(鼓勵持續做下去),也要對不改變施予懲罰(阻止做下去)。在雙管齊發下,我們自然就會行動了。(作者是資深企管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